- 暴牙,主要指上排牙齒凸出,有分成齒性爆牙及骨性爆牙,由於齒性暴牙屬於門牙角度外飛,很容易可以透過齒顎矯正達到效果;而骨性暴牙凸出去的不是上排牙齒,而是上顎骨,所以以往牙醫在矯正時,多數會以手術來治療。但隨著醫療科技進步,骨性暴牙也已經可以透過不動刀美學概念矯正的方式改善,除了可省去繁複的手術及避免切開上顎外,也能避免因為手術而造成的麻醉風險。
- 不動刀美學概念矯正與傳統矯正方法不同,主要是針對牙齒與顎骨的治療所以矯正的效果只與牙齒當時的狀況有關,與年齡較無關但一般來說矯正治療的黃金年齡約12歲左右最主要還是個人或父母覺得有問題時,應先到診所進行檢查;不過目前成人矯正的比例也已經越來越高與兒童時期矯正的差別是,成人矯正時必須注意牙周病的問題只要牙周組織健康即可接受矯正治療還有骨頭結構、年齡層等問題所以成人矯正有異於兒童矯正,要特別注意。
-
牙周病,這個名詞,大家應該不陌生,不過我們仍然要重覆說明一番。
牙周指的就是牙齒周圍的組織,亦即支持牙齒穩固的組織,包括了牙齦、牙周韌帶(使牙根附著於齒槽骨的纖維)、齒槽骨、牙骨質(覆蓋於牙根表面的鈣化組織, 能使牙周韌帶附著其上),這四種組織有了問題即稱為「牙周病」。定期洗牙清潔有助於減少牙周病可能,矯正牙齒後,好清潔養成良好潔牙習慣,也可以降低蛀牙或牙周病風險。
-
- 刷牙時牙齦會流血
- 牙齦紅腫或觸痛
- 牙齦萎縮
- 觸壓牙齦時牙齒與牙齦間有膿流出
- 牙齒鬆動或逐漸分開
- 咬合時,牙齒會因牙周病而產生對咬異位
- 部分假牙會因牙周病而難以裝戴
- 持續性口臭
-
導致牙周疾病的原因很多,概括可歸納如下:
- 全身性因素荷爾蒙失調如懷孕;營養失調如維他命缺乏,代謝疾病如糖尿病:血液疾病如白血球增多症;藥物刺激;遺傳因素;心理情緒問題等等都會造成牙周組織變化,而導致牙周疾病。
- 局部刺激因素口腔衛生不良,造成食物殘渣、牙菌斑、牙垢、煙垢、牙結石等刺激物引起,或者由於 牙齒治療不當,使鑲補充填物直接刺激牙周組織,且造成口腔清潔死角,食物殘渣積留,刺激物孳生,導致牙周病變。
- 局部功能因素用嘴呼吸使牙齦太乾燥,常用舌頭推牙齒使牙周組織鬆動,磨牙使牙周組織負荷過重,牙齒排列不整產生咬合性傷害,還有牙齒治療不當,鑲補充填物之形態不對,咬合高度不對,與鄰牙接觸點不良等,都會令牙周組織受傷。
口臭、牙齦紅腫易流血、常生膿包、咬合酸痛無力 、對溫差敏感、牙齒動搖等,都是牙周疾病的徵兆。
摘自:行政院衛生署 -